西班牙《国家报》8月13日文章,原题:是否需要长途跋涉才能享受假期? 远离世俗喧嚣,另寻一处城市,放松身心,探寻不同的文化,这是每年成千上万人假期的不二选择。一些人偏向于行千里路,亦或是探访其他国家,而另一部分人则更喜好就近出行,甚至总是前往同一目的地。要享受一次真正的假期就一定要远离家乡、千里跋涉吗?西班牙《国家报》旅行者栏目的两位旅行记者尤斯·拉霍斯和阿德烈斯·坎波斯就此展开辩论。
尤斯·拉霍斯的观点是“路愈远,行愈真”。当苏联女作家艾尔莎在巴黎蒙帕纳斯街区的圆顶咖啡馆与诗人路易斯·阿拉贡相识的时候,她和第一任丈夫离婚已经9年了。他是一名骑兵。艾尔莎说,把她和这个男人联系起来的只有爱情,因此她选择了离开。如果这样离开的原因让人信服,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如果与旅行相连的只是对休息的渴求,那么最好一直待在家里,不要选择出发。
你当然可以选择一个带有泳池的度假酒店,躺在吊床上,躲在树荫下,捧着一本书,品着尼格罗尼酒,听着风的低语,感受它的轻抚。在这个过程中,唯一消耗你精力的,恐怕只有赤脚走到泳池边,池水打湿了你的双脚。可是,青春容颜难以永葆,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而你亲历世界的美却是无价的。1648年,笛卡尔在给爱人、瑞典克里斯蒂娜公主的信中写道:“我一只脚踏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而另一只脚则踏在另一个国家的土地上,我感到无比幸运,因为这是自由。”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戏剧《流亡者的对话》中有一幕,齐费尔对卡勒说:“我深信唯有树木是有根的生灵,而它们却也盼望着不再拥有这盘虬的根系,便也能随风翱翔。”
我始终认为最好的旅行是去到最远的地方,耗尽最大的力气。当你精疲力竭地结束这一天,瘫倒在床,脑海里浮现出所见、所闻、所学、所感,你会为感受到文化的洗礼而满足,累并快乐着。旅行是为了揭开生命的奥秘,为了对未知的渴求。正如保尔·莫朗所言:“我希望在我去世以后,可以把我的皮肤做成旅行的行囊。”这便是旅行,你体验了,就会知道。
安德烈斯·坎波斯的观点则是“旅行零公里”。我们一边为生态尽力购买零公里产品,一边又坚持“路愈远,行愈真”的理念。当我们很少出远门旅行时,远游的确很酷,我们可以尽情享受这些不同寻常的时刻。然而,这样的时刻却日益稀少。人们得挤在越来越便宜、但人却越来越多的飞机上。飞机成了最懒惰、最烦人、最污染环境的交通工具——无休止的排队、管控及延误。这一切只是为了去到某个网红旅行博主推荐的某片神秘的岛屿,某个洁净的海滩,或是某座隐匿的金字塔。到头来却发现,已有近15亿的人来去践踏,空余破败的森林、珊瑚礁、道路、村庄以及荒凉的文化,一片孤寂。因此,没有什么旅行值得费心,也没有什么星球值得抵达。
我们不需要行很远的路去听他国的语言,看他人的微笑,闻别样的香气,触不同的面庞,甚至连驾车都不需要。我们只需要背上背包,一往无前。“在路上,”美国探险家劳伦斯·米尔曼道,“这让世界比以往更广阔,更怡人。”因此,只需要前进,在路上就好,身边的风景也同样珍贵,旅行可以是零公里的。(作者安德烈斯·坎波斯,罗润译)▲